久久97久久精品免费观看/青娱乐导航/东方影视欧美天天影院/狠狠五月 - 福利午夜精品

接續奮進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瞭望)
發布者:admin 發布時間:2025/8/24 閱讀:21次

 ➤截至2024年底,累計向企業提供指導服務2393次,咨詢服務6885次,幫助企業降低應訴成本13.2億元,挽回經濟損失380.4億元

➤在5G通信、AI、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量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研發培育了一大批高價值核心專利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瞄準《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下稱《綱要》)《“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確定的目標,我國扎實推動知識產權事業實現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

截至今年6月,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501萬件,同比增長13.2%,“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3件;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提升,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到52.4萬家,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數量達372.7萬件,占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的74.4%,企業成為新技術產出的主陣地。

“我們將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收官,高標準謀劃‘十五五’事業發展,更好發揮知識產權對內激勵創新、對外促進開放的重要作用,使知識產權工作進一步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知識產權力量。”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表示。

知識產權提質護航

《瞭望》:知識產權創造是驅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國家知識產權局推出哪些關鍵舉措全面提升知識產權質量?

申長雨:國家知識產權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實現知識產權從引進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兩個轉變”的重要指示,把提高質量作為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生命線、主旋律和硬任務,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通過深入實施《綱要》,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在5G通信、AI、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量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研發培育了一大批高價值核心專利,也出現了一批憑借知識產權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贏得市場的跨國企業。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政策引導。會同有關部門指導督促企業、高校、醫院和科研機構調整優化內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及相關考核規定中唯數量指標的做法。推動實施以產業化前景評價為核心的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形成更多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高價值專利。建立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形成專利的聲明制度,不斷提升財政資助科研項目的知識產權產出質量和水平。

二是嚴把審查授權關。專利方面不斷完善審查標準,加強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三性”判斷,特別是“創造性”評價,開展對實用新型明顯創造性和外觀設計明顯區別審查,積極推進“優案優審”。商標方面修訂商標審查審理指南,持續提升審查標準執行的一致性和審查審理結果的可預期性。2024年,發明專利審查結案準確率達到95.2%,商標實質審查抽檢合格率達到97.7%,均保持在較高水平。

三是強化行業治理。開展商標代理行業“藍天”整治專項行動,推動出臺《商標代理監督管理規定》,組織完成商標代理機構重新備案,加強信用監管。推廣使用代理服務政府采購標準,引導代理行業從“拼價格”向“拼質量”轉變,避免行業“內卷”和惡性競爭,甚至是“劣幣驅逐良幣”。

《瞭望》: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是當前知識產權保護的關鍵環節。如何加強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創新舉措?

申長雨:涉外知識產權保護,一方面是外資企業在華的知識產權保護;另一方面是我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在保護在華外資企業的知識產權方面,一是積極推進國內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完善,完成專利法修改,建立了國際上最高標準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目前正在推進商標法、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修改,在這些立法修法過程中都充分征求外資企業和外國商會協會的意見建議;二是主動優化保護機制,持續提高專利商標審查的質量和效率,建設128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這其中備案外資、合資企業超過8000家,這些企業能享受到與國內企業同等的專業服務和優惠政策;三是主動加強常態化溝通,主動聽取外資企業的意見建議,有針對性地做好知識產權服務。

在我國出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一是完善法規,我們配合司法部起草了關于涉外知識產權糾紛處理的規定,完善了我國知識產權涉外法規;二是強化風險預警和應對指導,截至2024年底,累計向企業提供指導服務2393次,咨詢服務6885次,幫助企業降低應訴成本13.2億元,挽回經濟損失380.4億元;三是加大涉外知識產權律師培養力度,聯合司法部開展專題培訓。此外,我們還收集匯編了189個國家和地區的1339部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和國際條約,發布了16個重點國家知識產權國別指南和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指南,持續加強信息供給。

專利產業化取得新成效

《瞭望》:目前我國高價值專利發展呈現哪些特點?

申長雨:高價值發明專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截至今年6月,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已經達到15.3件,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預期的12件目標。這既體現了我國創新實力的持續提升,也支撐了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第一,高價值發明專利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占比較高。截至今年6月,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已經達到147.2萬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價值發明專利總量的七成左右。特別是在AI、新能源、綠色環保、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我們已經儲備了一批高價值核心專利。

第二,高價值發明專利的創新和運用主體絕大多數是企業。當前我國已有26.5萬家企業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165.1萬件,企業擁有的高價值發明專利占比達到76.6%。高價值發明專利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保持了技術領先優勢,有效提升了核心競爭力。

第三,高價值專利具備較長的專利維持年限。有近四成的高價值發明專利維持年限超過了10年,總計約79.3萬件,是“十三五”末的3.1倍。較長的專利維持年限,反映出我國創新主體維持專利的意愿和運用專利的能力都進一步增強,有助于維護創新者的技術優勢,產生持續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第四,高價值發明專利有力支撐了區域創新發展。在全球十大科技集群中,我國占了四個,分別是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北京集群、上海—蘇州集群,以及南京集群。這些科技集群及所在的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創新活躍,高價值發明專利產出密集,為區域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瞭望》:國家知識產權局如何推動知識產權更好地轉化運用?

申長雨: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有關部門和各地方合力攻堅,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就長期以來高校和科研機構普遍存在的專利成果“不能轉”“不敢轉”“不愿轉”“不會轉”“不便轉”等情況精準破題,聚力攻堅,扎實推進高價值專利的產業化進程。

首先,在存量專利盤活方面,指導全國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完成了全部存量專利的盤點和價值分析,篩選出68萬件發明專利納入可轉化專利資源庫,組織45萬家企業開展精準對接,做好匹配推送。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專利動態盤點入庫工作機制,及時做好新增專利的盤點,為可轉化專利資源庫不斷注入源頭活水。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國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累計達102.5萬次,其中高校和科研機構轉讓許可達12.7萬次,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其次,在服務產業發展方面,實施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篩選出9000余家高成長性中小企業進行重點支持,按需匹配專利預審、專利導航、轉化對接、投融資等個性化服務。指導各地圍繞細分產業鏈開展知識產權強鏈增效工作,培育了一批高價值專利組合。支持8省市開展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幫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第三,在優化政策機制方面,指導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建立以產業化前景為核心的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和專利轉化盡職免責改革,支持地方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安心屋”等試點,積極推廣“先使用后付費”“開放許可”等轉化模式,助力更多中小企業高效、低成本使用專利技術。

面向強國編制規劃

《瞭望》:“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建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的關鍵時期。對“十五五”知識產權規劃編制是如何考量的?

申長雨:知識產權五年規劃是推動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頂層設計,科學謀劃未來五年工作,編制好知識產權“十五五”規劃意義重大,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

錨定發展目標。錨定2035年基本建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這一既定目標,著眼加快實現知識產權的“兩個轉變”,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制度規則、文化環境、人才隊伍,增強我國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聚焦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一是聚焦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二是聚焦實現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一步優化支持全面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三是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培育現代化產業體系,完善知識產權轉化運用長效機制。四是聚焦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構建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新格局。

科學設定指標。一方面,注重與“十四五”時期發展指標的有機銜接,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面,更加突出質量和效益,進一步優化“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效率”等指標內涵,在指標設定上更科學。

堅持開門編規劃。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加強調查研究,系統科學論證,廣泛凝聚共識,確保知識產權“十五五”規劃更接地氣、更助創新、更興產業也更惠民生。(記者 扈永順


  • 上一條新聞: 《商標注冊申請快速審查辦法》解讀

  • 下一條新聞: 倒計時!9月1日商標人才庫入庫申報通道即將開啟
  •  

    主辦單位:淄博華熙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淄博華熙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未經許可不得復制
    監督電話:0533-2600353;18953368633
    ICP備案編號:魯ICP備09022451號
    技術支持:弈天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