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當前,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正在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更要堅定不移把質量作為事業發展的生命線、主旋律和硬任務。從優指標、展導向到嚴審查、瀝真金,從提供精準服務到營造良好生態、全面支持創新,高質量專利創造正加速聚變為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把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向前進的能量源泉。
專利預審 提升申請質量
10.9萬件
國家知識產權局持續加強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建設,目前在全國29個省區市設立了77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為17.2萬家備案主體提供集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等于一體的“一站式”保護。
其中,專利預審服務是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立足地方產業發展定位,為創新主體提供的公共服務,旨在幫助申請人消除文本錯誤和明顯的實質性缺陷,切實提升申請質量。高質量申請進入專利審查程序后,審查效率將明顯提高,當前通過專利預審服務可使發明專利授權周期縮短至3個月。今年前5個月,通過保護中心預審途徑進入審查程序的3種專利申請達到10.9萬件,同比增長37.5%,有效滿足了創新主體快速協同保護需求。
同等保護 支持全面創新
8000家
依托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這一重要節點,國家知識產權局持續加強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推動高質量專利創造“走出去”“走進來”雙面開花。
一方面,各保護中心充分發揮窗口優勢,為國內外各類主體提供一視同仁的快速協同保護服務。目前,在各保護中心備案的外資、合資企業已經超過8000家。另一方面,各保護中心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支持企業“走出去”。今年前5個月,各保護中心共開展導航分析項目97個,指導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加強海外布局;加強跨境電商、海外商標搶注等領域風險監測,累計向企業提供海外糾紛應對指導咨詢服務1137次。
按需審查 提升審查質效
60.4萬件
為響應社會的多元化需求,國家知識產權局陸續推出專利優先審查、快速審查、集中審查、延遲審查等多種審查模式,構建了“當快則快、當緩則緩、快慢結合、隨需而變”的按需審查工作機制。
今年1月至5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開展3種專利優先審查8.4萬件、快速審查11.6萬件、延遲審查9300余件、集中審查13批次;“十四五”以來,累計予以優先審查60.4萬件、延遲審查6.6萬件,授權了一批能有效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維護國家產業安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高價值專利,在我國專利審查周期維持世界同等制度下領先水平的同時,實現了從“統一節奏”向“精準供給”的轉變。
質量監督 促進審查優化
67%
國家知識產權局堅持以高質量審查激勵高水平創造、推進高水平保護、促進高效益運用。在提高專利授權質量方面,嚴格依法審查,加強創造性審查,強化相同審查領域的質量管理和業務指導,持續推進與初審、實審、復審、無效各環節的協調聯動。在專利申請源頭治理方面,堅持治理成果鞏固和加強正向引導并重,推動創新主體、代理機構不斷提高申請質量。
國家知識產權局高度重視社會對審查質量的監督和評價,今年大幅增加審查質量社會滿意度調查樣本數量,同比增加了67%,通過擴大調查覆蓋面,進一步客觀準確了解創新主體對審查質量的評價,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優化審查工作。
集中整治 優化代理生態
35家
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連續7年開展針對代理行業的“藍天”行動,今年該行動強調“綜合治理”,目前已經在多個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
比如,在查辦重大案件方面,根據已掌握的冒用企業信息、偽造公章文書、違規編造專利等相關線索,組織有關地方集中查辦相關重點機構12家,已立案4家。在整治代理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對排查發現的35家代理非正常申請數量較多的機構進行集中整治,擬作出停業、吊銷等重處罰。在集中清理不規范業務招攬行為方面,對日常監管中排查發現的89條“包授權”、冒用官方名義等不當營銷行為線索,聯合相關部門指導10家平臺企業進行限期集中清理,發送專利商標代理業務營銷禁限詞庫,推動其建立常態化審核機制,切實履行平臺責任。
同時,作為全國性專利代理機構行業自律組織的中華全國專利代理師協會也不斷加強行業引導和自律監督,通過突出精準引導、細化質量評價、強化質量意識等舉措,推進專利代理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創新成果轉化為高質量專利申請。
本版文字:本報記者 李楊芳
版式設計:姚立輝
數據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