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達沃斯論壇傳遞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互惠共贏強音——
日前,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新領軍者年會(下稱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落下帷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當前國際經貿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們應當順應正道和大勢,拿出智慧和擔當,采取積極的態度和建設性的行動,堅定不移擁抱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發展。
應對各類全球性挑戰,一系列共識在論壇上凝聚。其中,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成為論壇熱議的焦點。
熱議新質生產力
今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新”意十足,中國的新質生產力是論壇核心議題之一。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在“解讀新質生產力發展戰略”分論壇上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全球增長的新動力。
隨著杭州“六小龍”等中國科創企業“出圈”,中國在科技創新等方面令人印象深刻。數據顯示,盡管全球經濟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但亞太地區增長前景依然強勁。亞洲推動了全球60%的GDP增長,中國貢獻了其中的一半。
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是深耕中國市場的跨國企業,其執行副總裁尹正表示,中國不斷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加速構建創新驅動的數字生產力和綠色生產力,為全球企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已在中國設立五大研發中心,期待借助中國創新發展開拓新機遇。
“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秘訣,在于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百年未有之機遇,持續釋放創新活力。”同濟大學中歐創新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單曉光告訴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世界經濟強國的知識產權貢獻在經濟總量中占據重要比重,我國知識產權對經濟的貢獻也在與日俱增。面對全球局勢,首先要積極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挑戰,鞏固中國在數字技術領域的優勢地位,探索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知識產權制度,將中國數字知識產權治理方案融入新的國際規則;其次,要高度重視發揮市場、企業的力量,包括廣大外資企業。“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知識產權制度是一種服務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只有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的知識產權制度,市場力量、企業力量才會有發揮作用的天地,新質生產力才會不斷進步,經濟才會實現持續穩定增長。”單曉光說。
共話合作新秩序
依托夏季達沃斯論壇這一橋梁紐帶,各方加強溝通合作,為全球經濟發展找到更多新路徑。與會者普遍認為,無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要始終對“出海”與開放合作保持積極態度。
中國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和“穩定錨”。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等多邊合作,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大對全球互聯互通、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投入,更好促進共同繁榮。與此同時,中國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積極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推動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國際規則制定,推進“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走深走實。
過去幾年間,中國成功舉辦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協會世界知識產權大會;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實現“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提質升級;推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功締結《產權組織知識產權、遺傳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條約》《利雅得外觀設計法條約》;積極落實有關地理標志國際協定,推進“一帶一路”國家開展地理標志交流與合作。
對此,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許春明認為,加強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是應對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產權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深化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實現國際經貿合作互利共贏,要在理念層面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打造公平、公正、開放、非歧視的全球創新環境和知識產權生態系統;在機制層面積極構建多邊和雙邊協調聯動的國際合作網絡,維護和發展知識產權多邊合作體系,加強在WIPO和WTO等國際組織框架和多邊機制中的合作;在實踐層面探索知識產權合作新模式,通過‘一帶一路’和中國—東盟等合作平臺推動技術共享和能力建設;在目標層面平衡保護強度和公共利益,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格局。”許春明說。
正如李強總理在致辭時所言,“中國經濟之所以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不僅在于自身的穩定性和高成長性,還在于中國經濟的開放性和與世界經濟的聯動性。”當下,全球經濟已經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是發展的必然選項。中國積極融入全球市場的堅定步伐,將繼續為世界經濟所需貢獻中國發展所能。(記者 蘇悅) |